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兽共患病防控等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持续深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筑牢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夯实了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聚焦责任落实
着力构建精细精密的防控机制
抓基础保障。将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议题,从人财物多层面加大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区、镇、村三级联动;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推进区
畜牧渔业事业发展中心实施参公管理,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定位。明确峄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增加编制和人员力量配备,提升专业职能。2023年,峄城区以最高等级通过国家兽医机构效能评估。明确职责分工。将动物免疫、检疫、监测等防疫职责落到具体部门和机构,区
畜牧渔业事业发展中心牵头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动物防疫工作和动物卫生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预防控制,以及动物疫病净化、消灭等工作。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动物防疫管理机构根据辖区实际,依法组织做好饲养动物的免疫、防疫管理工作。加强人员力量配备。综合考虑饲养量、管理服务对象数量、防疫工作强度等因素,推动工作力量沉下去,每个基层站配备2至3名在编人员,落实每月450元
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确保人员充实、保障到位。以镇街为单元划分为7大网格、35个小网格,每个网格落实1名村级防疫员,统筹做好动物防疫、协检、畜禽保险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实现防检结合、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聚焦联防联控
着力打造高质高效的工作合力
在“联”上下功夫,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
畜牧渔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卫生健康和镇(街)负责人参加联席工作会议,通报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分析问题隐患,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步调一致;明确动物疫病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管工作重点和方向,确保人兽共患病疫情等信息共享和措施联动,从而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同频共振、同向共进”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全区动物防疫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在“防”上出实招,加强动物疫病监测排查,全面实施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无纸化出证,杜绝辖区内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上半年以来,全区共产地检疫畜类7.6万头(只)、禽类1700万羽,屠宰检疫畜类3.8万头(只),全部做到了应检尽检。同时,与人保财险、人寿财险签订生猪保险协议,帮助养殖业主有效防范养殖风险;与枣庄良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无害化处理协议,实现病死畜禽保险理赔与无害化处理同步进行。上半年以来,全区累计为0.63万头生猪办理保险,累计理赔养殖户25.6万元,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400余头,有效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在“督”上见成效,牵头开展打击“瘦肉精”和私屠滥宰等专项整治,规范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流程,指导养殖主体、经营者、屠宰企业做好检疫申报、落地报告、动物疫病和有害物质检验等工作。
聚焦能力提升
着力推动数智专业的防控体系建设
提升“软实力”,实施村级防疫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实操比赛、技能竞赛,强化实战练兵,切实提升业务水平。统筹市、区补助资金,保障防疫员工资、“五险”及政策兜底,连续6年为每人每月增资100元。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每半年对防疫员开展一次集中考核,对优秀人员每月增资100元/项,对连续3年表现较差的解除劳务合同,激发队伍活力。筑牢“硬支撑”,推进镇街
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出台《峄城区镇街
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方案》,按照“五有五小”标准,全区7个镇(街)均落实了镇(街)
畜牧兽医站固定办公场所、应急物资储备库、档案室、疫情值班室,配齐配全所需办公、交通等设施设备和人员,全面提升了镇(街)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服务水平。突出科技赋能防控,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高标准建成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负压兽医实验室。2024年12月,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现场认可,同时被评为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切实增强了数据分析和监测能力,确保信息权威性和可溯性,助力全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档升级。今年以来,围绕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持续开展常态化监测,完成各类样品检测5000余份。激活“新动能”,整合数据资源,实施功能拓展,投资200万元建立了“一张网”全覆盖、“一平台”多功能、“一套数”可追溯的“1+7+N”
畜牧业大数据支撑体系。目前,平台已录入数据4万余条,将养殖场养殖档案、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及兽医实验室监测等信息相关联,实现政策制定、过程监管、结果验证、落实追溯的全链条高效监管,推动实现数据集成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