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RSS源·手机版·广告服务·服务介绍·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买卖招商
当前位置:首页>畜牧科技>正文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受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2-04-25 10:29:12来源: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作者: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免疫抑制病创新团队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受体相关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宿主蛋白CD44为IBDV受体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与衣壳蛋白VP2结合促进IBDV的吸附及进入靶细胞。相关论文“Identification of chicken CD44 as a novel B lymphocytes receptor for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家禽重要的免疫抑制病,其病原IBDV主要感染法氏囊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该病可导致雏鸡死亡及免疫抑制,对养禽业危害严重。目前已知IBDV衣壳蛋白是病毒吸附靶细胞的主要蛋白,但IBDV入侵靶细胞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CD44在IBDV吸附和进入B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禽免疫抑制病创新团队利用质谱技术筛选与VP2互作的原代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宿主蛋白。在筛选到的蛋白中选择条带最明显的跨膜蛋白——鸡CD4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证实其与IBDV VP2具有相互作用。过表达和敲除实验表明鸡CD44可以促进IBDV的复制以及对靶细胞的吸附作用。受体封闭实验结果表明,可溶性鸡CD44和抗鸡CD44抗体可以阻断病毒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受体重建实验表明鸡CD44过表达可使IBDV结合和进入非允许细胞系。该研究表明鸡CD44是IBDV受体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与IBDV VP2蛋白相互作用,促进病毒结合和进入靶细胞。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免疫抑制病创新团队首席高玉龙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刘爱晶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团队资深首席王笑梅研究员指出,该研究揭示了CD44促进IBDV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细节,同时为抗IBDV药物、新型疫苗靶点筛选以及IBD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及重要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2102649)、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D2019C003)及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CARS-41)的资助。 

特别声明

  1.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4.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 5.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6.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farming.com(请把#换成@)
畜牧交易
热文TOP10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受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