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RSS源·手机版·广告服务·服务介绍·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买卖招商
当前位置:首页>畜牧科技>正文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揭示绵羊胚胎期脂尾发育模式

2022-04-01 09:57:30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绵羊胚胎期脂尾发育模式,探明了尾脂发育关键时间节点,发现了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遗传学国际知名期刊《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

  据团队执行首席蒋琳研究员介绍,我国大部分地方绵羊属于脂尾型及脂臀型绵羊,尾脂重在绵羊胴体重中的占比约为10%~20%,是影响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尾脂大量沉积会造成饲草料利用率降低、羊肉综合品质降低、母羊配种和繁殖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脂尾性状已成为限制我国现代绵羊养殖效率的瓶颈之一。在现有饲草料资源数量和绵羊存栏规模下,改良脂尾性状和培育小尾型绵羊成为提高我国绵羊养殖效率的重要途径。

  为探究绵羊尾脂沉积机制,研究人员采集了不同发育阶段的脂尾羊尾组织和瘦尾羊尾组织,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和组织形态学分析,发现胚胎期70天是尾脂发育的关键时间节点,且尾脂沉积时间要早于其他部位。进一步研究表明,胚胎期60天至胚胎期70天,能量代谢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细胞内氧化磷酸化水平升高,为细胞分化和脂肪沉积储备能量,是能量准备阶段;在胚胎期70天至胚胎期80天,前体脂肪细胞迅速分化为脂肪细胞,并进行脂肪沉积,是尾组织形变阶段。候选基因功能验证结果表明, MTFP1 基因对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和脂肪沉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改良我国地方绵羊生产性能和开展优质尾型绵羊选育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图片.png

 

  图  不同时期尾组织形态学分析和RNA-seq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牧医所中爱(CAAS-UCD)联培博士生韩建刚为论文第一作者,宁夏大学马思佳为共同第一作者。牧医所蒋琳研究员、都柏林大学David教授和宁夏农林科学院马丽娜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支持。

特别声明

  1.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4.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 5.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6.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farming.com(请把#换成@)
畜牧交易
热文TOP10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揭示绵羊胚胎期脂尾发育模式